Page 37 - 科学管理与企业信息化建设
推 广 先 进 管 理 理 念 与 方 法 . 专 注 高 品 质 管 理 软 件 研 发
P. 37
况且,合同交底还可以避免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才发 防范措施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,最后形成合同管理文件,下
现问题而带来的措手不及和失控,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全体项 发给各执行人员,以利指导其合同的具体实施。
目部成员完善合同风险防范措施,提高成员的合同风险防范 四、加强合同管理意识,努力做好索赔工作
意识。 大家都知道:承包商的经营成果,既是干出来的,又
3、合同交底有利于提高承包商项目部全体成员的合同 是管出来的。干是基础,管是条件,如果合同管理不善,即
意识,使合同管理的程序、制度及保证体系落到实处。 使干得再好,也难以体现承包商的经营成果。因为承包商干
合同管理工作包括建立合同管理组织、保证体系、管 的工程是按合同条件进行价款结算。如果缺乏结算的依据和
理工作程序等内容,其执行过程是全体项目部成员对合同的 条件,承包商的努力会付之东流。这也是大家讲的合同管理
理解与实施的过程。每个人的工作都与合同能否按计划执行 能够出效益道理。索赔工作作为施工企业降低成本、获得效
完成密切相关,因此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都必须有较强的合 益的一项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大家的关注。
同意识,在工作中自觉地执行合同管理的程序和制度,以减 索赔管理涉及经营、估价、预算、法律、工程管理及公共关
少工作偏差或失误。为达到这一目的,在合同实施前进行详 系等各方面,专业性很强。所以要求我们必须学习和研究国
细的合同交底是必要的。 内外先进承包企业的合同管理和索赔方法、措施、手段和经
(二)、合同实施前合同交底的主要内容 验,尽快提高我们的索赔业务能力。
1、工程概况及合同工作范围。 承包商要提高索赔能力,那就必须“学习合同如读圣经一
2、合同关系及合同涉及各方之间的权利、义务与责任 样”,天天念合同经,十分注重吃透合同内容,精通合同条
。 款,而精通的目的在于具体运用。只有利用好合同才能保护
3、合同工期控制总目标、阶段控制目标、目标控制的 自身权益。
网络表示及关键线路说明。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只有加强合同管理,增强全员的合同意
4、合同质量控制目标及合同规定执行的标准和验收程 识,抓住“证据”,把握时机,有理有据地向业主、监理人
序。 提出索赔,才会成功和达到预期的目的。否则,只会给项目
5、合同对本工程的材料、设备采购、验收的规定 经营带来经济损失和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。为此,可以从以
6、合同双方争议问题的处理方式、程序和要求。 下几方面去加强合同管理意识,努力做好索赔工作:
7、合同双方的违约责任、索赔的机会和处理策略等。 1、要使合同成为保护承包商利益的有利武器,就必须签订
(三)、合同实施前合同交底的程序 一份成功的合同。否则,无论相互关系材料得怎样融洽,无
合同交底是承包商合同签订人员和精通合同管理的专 论要求多么合情合理,只要是合同条款未明确规定的,都会
家向项目部成员陈述合同意图、合同要点、合同执行计划的 遭到业主、监理人的拒绝。
过程。通常可以分层次按一定程序进行: 2、由于往往在实际项目经营管理中,承包商在合同管理以
1、承包商合同签订人员和精通合同管理的专家向项目 及索赔原始资料的收集、整理方面还显得重视不够,索赔时
部负责人及项目部合同管理负责人进行合同交底。全面陈述 也就往往因为资料的不够翔实,造成索赔中断。所以,必须
合同背景、合同工作范围、合同目标、合同执行要点及特殊 强化合同管理,建立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机制,理顺各
情况处理,并解答项目部负责人及项目部合同管理负责人提 方关系,形成有机运行体系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注重强化
出的问题,最后形成书面合同交底记录。 合同管理意识,认真研究、理解、运用合同条款,收集和整
2、项目部合同管理负责人向项目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理各种施工原始资料及数据,做好索赔工作。必须认识到索
进行合同交底。陈述合同基本情况、合同执行计划、各职能 赔管理是系统工程,不仅合同管理部门有责任发现索赔点,
部门的执行要点、合同风险防范措施等,并解答各职能部门 其他部门亦应随时搜集与索赔有关的资料。
提出的问题,最后形成书面交底记录。 3、虽然索赔工作作为承包商降低成本、获得效益的一项重
3、项目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向其所属执行人员进行合 要内容越来越受到关注,但承包商在合同管理以及原始资料
同交底。陈述合同基本情况、本部门的合同责任及的执行要 的收集、整理方面还显得重视不够,索赔时往往因为资料的
点、合同风险防范措施等,并解答所有人员提出的问题,最 不够翔实,造成索赔效果不佳。所以索赔工作必须明确组织
后形成书面交底记录。 机构,严格工作程序。一般程序是承包商的合同管理部门形
4、各部门将交底情况反馈给项目部合同管理负责人,
由其对合同执行计划、合同管理程序、合同管理措施及风险
第 35 页